手机版
家长在线

 > 

育儿

 > 

安全教育

 > 

幼儿自我保护安全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安全教育

自我保护能力是指保存自己生命的能力。它是生存技能之一,是保证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而小学生容易乐观估计行为后果,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需要成人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上小学前,自我保护小知识要普及。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这些小知识请查收。

幼儿自我保护安全教育:

一、遇到危险时赶紧逃跑,保护自己最重要。

生活中的危险防不胜防,当孩子遇到危险时,第一个建议是逃跑,当然逃跑也是有方向的,不是乱跑,要往安全的地方跑。

那什么样的地方是安全的地方?

第一、可以把自己和坏人分开的物理隔断物,如大门、围墙之类的。

第二、可以往成年人多的地方跑,有武器的最好。

第二个建议是一边逃跑,一边呼救,直接喊救命,而不是胡乱的尖叫。呼救能起到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能够让周围的警察和附近的保安以及其他的大人知道这里发生了危险。二是给坏人制造了心理恐慌,使得坏人放慢自己的速度,四处张望,为自己和他人争取逃生的时间。

二、陌生人向你求助,要学会远离和说“不”。

当陌生的叔叔说:我不识路,你能给我指路,带我去吗?陌生的阿姨说:我的狗狗不见了,你能去前面帮我找找吗?或是有人说:叔叔给你买好吃的或者是阿姨带你去买玩具时,一定要大胆说“不”。

作为家长可以提前教育孩子,当他们遭遇到了不愉快、害怕的事情,要学会说“不”来保护自己,并告诉孩子大人一般是不会向小朋友求助的。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绘本的阅读,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学会警惕和远离。

作为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科普,如果被困在电梯里,应该如何自救。

第一、如果遇到电梯鼓故障,停在半空中,千万不要慌,不要急,要保持冷静。

第二、注意不能自己去扒电梯门!这样做不仅不能自救,还会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地步。

第三、按呼叫按钮,如果这个按钮失效,也不要着急,可以拨打电梯内“电梯标志”上的应急电话(孩子有手机或者电话手表的情况下)。

第四、耐心等待专业救援人员或者消防人员及维修人员来施救。

第五、如果救援人员也打不开电梯门,也不要着急出电梯,一定要等到救援人员用专业的设备彻底的将电梯门固定后,听从指挥,迅速通过,离开电梯。

四、教会孩子4个技能,以防走丢。

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有孩子走丢或被人贩子拐走,为了保持警惕,平时做好预防工作之外,作为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如果万一走丢了的应对方法。

第一、教孩子记住自家的地址。不仅要记住爸爸妈妈的名字,还要让孩子记住自己住在哪个小区?或者是哪个学校?

第二、教孩子熟记爸爸妈妈的电话,同时要让孩子学会怎么拨打电话。

第三、教孩子拨打紧急电话。如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当然这些电话在紧急情况时可以拨打,正常情况下就不要拨打了。

第四、教会孩子区分好人和坏人。在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找这些人求助:善良的老人、孕妇或者是有小孩的父母、警察叔叔、学生群体、机关单位或超市商场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

五、被锁车里了,不要哭,要懂得自救。

孩子被锁车里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的生命安全负责,提前教会孩子一些自救知识,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

第一、让孩子直接自救,从车里面开车门。对于稍微懂事的孩子,家长可以教会他从里面打开车门,以防万一。

第二、砸窗自救。在车里备一个安全锤,如果孩子被锁车里了,又不会从内部打开车门,直接砸窗自救。

第三、开双闪。教会孩子打开危险报警灯,当路人看到时会发现,及时报警。

第五、按喇叭。当然不是所有的车能在熄火的情况下按响喇叭。可以试一下,如果可以,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求救。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呢?

1、告诉孩子值得信任的人有哪些

让孩子知道值得信任的人,是日常在自己周围的人。这些人在照顾自己,经常和自己相处。比如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老师等等。告诉孩子不能随意和陌生人上同一辆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如果有陌生人向你求助时你可以拒绝。

而且需要告诉孩子,如果遇见了这样的陌生人,请一定要告诉自己信任的家人。

2、告诉他们不要以貌取人

通常来说,陌生人对孩子都是展现出善意的一面。虽然说孩子对面貌凶恶的人会有天然的警惕性。可是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一些相貌和善的人同样可能是坏人。不要从他们的脸去判断好坏,而是从他们的行为中去判断。

3、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和陌生人搭话

孩子的心思永远比不上一个成年人。如果孩子养成了和陌生人搭话的习惯,并且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也这样做。会让对方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哄骗的孩子,有时候歹念的出现就是在一瞬间。

4、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很重要

孩子有天然的直觉。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如果一个陌生人让你直觉上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那么请你赶紧离开他的身边。

并且可以告诉孩子,这种感觉不只是出现在陌生人身上,有时候你在认识的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感受。那么这时候,无论是谁,你都可以选择立刻离开。

最新文章 / Late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