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办要怎么去教育引导
2022.05.08 09:48
250浏览
孩子到了叛逆期的确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科学的角度来看,叛逆实际上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要阶段。如果孩子不经历逆反期,那么他们就无法长成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那么,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办要怎么去教育引导?
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办要怎么去教育引导?
第一,接纳孩子每一次的成长需求。作为父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需求。比如当孩子三岁左右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他的常用词汇里有:不要。要听我的。我说的。这时候就是孩子给出信号:我的事情我要自己做主了。那么,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时,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这样的词汇,如:宝贝,你想要.......,是吗?你的想法是......?你喜欢......,是吗?如此,孩子会很容易静下来听你说话,而且愿意听你说话。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接受了。图片
第二,和孩子做朋友。当孩子十岁左右时,他已经具备一定的常识和能力,这时候相比较被指导和被命令,他更希望你能将他当做朋友,好好跟他说。所以,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处,杜绝使用命令、指挥、要挟等方式与他沟通。就像我家老大,你如果好好跟他沟通了,他会很愿意听你说话。但如果你使用命令、要挟的语气要求他去做什么,他会反抗,而且坚决不做。
第三,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的成长需要。作为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适当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学会自己安排,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适当给孩子一些承担责任的机会。
网友留言:我家孩子今年十六岁,上高一,是个女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是不太清楚,但光看周末她不着家的样子,我就感觉出来她的叛逆了,她现在是完全不想待在家里,也可以说是完全不想和我们相处,只想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快活,看着她逐渐社会化,我真的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女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办?
1、尽量巩固亲情
可以给叛逆的女儿做她最爱吃的美味佳肴,或者给她买一套她爱不释手的漂亮衣服,总之一定要让她觉得这个家是温暖幸福值得留恋的。不要喋喋不休颁布禁令或者冲她发火。
2、换位思考
家长需要换位思考,有同理心,体会女孩子的感受。因为女孩子现在的经历,家长也曾经历过,所以应理解女孩子的学习压力、与朋友之间的矛盾等,冷静理智地对待女孩子的叛逆。
3、和孩子交流
叛逆期的孩子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发展都是高速的,这个时候她们对于这个世界会有很多的想法,女孩子的内心会比较的柔软。爸妈要积极找女孩子交流生活上的事情,还要积极和孩子的老师进行交流,要多关注孩子的想法。
4、学会尊重
叛逆期的女孩自尊心较强,家长在进行交流沟通时,还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避免叛逆心理加重。
5、给孩子适度的自由
孩子正是处于一个贪玩的年纪,而父母和孩子的立场不同,因此很容易的就引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争”。所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父母都应当给孩子适度的自由,让孩子能够劳逸结合,也能够避免孩子在叛逆期出现不听话的情况。
女孩子到了叛逆期会有哪些表现?
1、逆反心理强烈,经常和父母顶嘴
和父母顶嘴是叛逆期女孩的常态,不论家长说的有没有道理,叛逆期的女孩就是会和父母顶嘴,不听父母的话,只听从自己的想法。
2、各种吐槽和各种看不惯
吐槽老师吐槽父母吐槽电视剧吐槽路人,反正只要是自己看不对眼的通通吐槽,就是一副看不惯任何人的心态。而她们吐槽一般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3、情绪起伏不定,脾气暴躁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所以就会经常和家长闹情绪,发脾气,喜欢用坏情绪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并以此来和家长抗衡。
家长最重视的莫过于孩子教育问题了,在教育中最令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家长要进行疏导教育,不要一味的责骂孩子,要给孩子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让他从心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变孩子。
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办?
1、保证孩子心情舒畅
家长要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应试着找出孩子抗拒心理的原因,如果是因家庭因素所导致,家长应帮助孩子打开心理的顾虑,使孩子的心态和心情得到放松,让孩子逐渐接受和适应现实,有利于逐渐改造孩子的叛逆。
2、把握好批评孩子的分寸
批评孩子也是一项很考验家长的事情,批评太过度,孩子会觉得压抑,可能下次逆反情绪更严重;批评的太轻,孩子就会以为没太大事,还会一如既往的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所以老子的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在任何事情上,批评都要拿捏好分寸,不仅要孩子意识到严重性,还要孩子对这件事情有反省。
3、尊重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极为敏感。他们心里最缺的是尊重。如果家长能够做好尊重孩子这一点,后续的所有难题都不会存在。如果家长学会心平气和的讲话,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就不会叛逆了。
4、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
大部分家长都选择站在家长的高度俯视孩子,所以家长怎么看孩子都不顺眼。如果家长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跟孩子相处,那孩子自然会把家长放到最后一位。当自己有什么心事儿,想到的永远是朋友和同学,有的甚至愿意跟老师分享,也不愿意跟父母倾诉。如果家长肯放低姿态,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以避免很多亲子矛盾。
5、对孩子的事情,就事论事
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情绪会变得特别激动。于是常常会借着孩子这次的行为,进行长篇大论,甚至说把孩子以前的旧账统统翻出来,这样的方式是极为不妥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只需要把孩子当前做的事情处理好就行,孩子有错的话就要帮孩子指出来。千万不要上纲上线,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出逆反的心理。
6、不要打骂,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
很多家长经常会用撂狠话的方式去威胁孩子。比如说“再敢顶嘴就打你屁股”等。虽然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因为恐惧而有所收敛,但威胁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家长在想要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自身行为和语言的统一,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缓和、商量的语气。
案例:儿子14周岁,最让我头疼的叛逆期。玩游戏拿手机充值,偷拿家里的钱…说他还理所当然的态度。也打过他,可是没什么效果,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少年叛逆期怎么去教育引导?
一、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有自我意识。很多事情都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空间,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需要多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内心的诉求,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自我意识。
二、陪护很重要。
很多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缺乏父母的爱、温暖。孩子想得到父母的关心。另外,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有可能会做出反抗的行为。所以,父母需要增加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
三、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父母。
四、吸收教育知识。
如果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教育方法也应该自然进步。作为父母,要负责任地积极吸收教育新知识。在传统的孩子教育方式中,父母往往以权威教育孩子,骂和处罚是权威教育的重要途径。
少年叛逆期有哪些表现?
一、喜欢破坏物品。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像一只“小哈士奇”,开始到处拆家。他们会把喜欢的玩具拆分开、自己的书本乱扔乱撕、在桌子上乱涂画等等。家长面对这种非常苦恼,可是不论怎么说教,对他们都无效。
二、不听父母教导,喜欢顶撞父母。
之所以叛逆期教育会成为难题,就是因为孩子不在听父母的教导,而且还容易和父母唱反调。父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偏不做,反之不让他们做的就会积极地去尝试。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做事情,不再听从别人的安排。比如,我表姐家的孩子,父母不让他玩游戏,他偏要玩。
三、行为举止很暴躁。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体内激素明显上涨,所以脾气非常不好。他们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父母、同学产生争吵。有些脾气很急的孩子还容易和对方大打出手,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
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敏感时期。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学会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避免给孩子造成一些伤害。那么,父亲在面对孩子的叛逆期时,应该如何去做呢?
叛逆期的孩子父亲怎么去引导?
1、简短有力的沟通
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孩子不会因此反感。父母的唠叨,其实就是一种强迫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必须要听自己说的话。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很多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唠叨时,心里都是十分的抗拒。
2、家长要改变心态
有的家长每天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问题,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其实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闪光的点,家长要改变心态,静下来,从孩子的一举一动或者某一句话发现孩子的亮点,讲出来,告诉他。
3、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动不动地大喊大叫,毕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尊,也有自己的想法。
4、适当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时应为自己父母工作忙碌,忽视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在工作之余,每天腾出一些空余时间,和孩子多谈谈心,交流,生活中国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是疑惑等等,在适当做一些正确的引导。
5、做到倾听孩子的表达
当孩子逐渐开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要做到倾听孩子的表达。往往在这个时候孩子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所以在孩子发展的这一阶段,当家庭存在事情需要讨论的时候,家长可以积极的征求孩子的意见。
6、思考平时自己的态度和思想
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突然淘气不听话,很有可能就是被压抑得太久需要情感的释放。家长这个时候应该做的不是去否认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好好思考平时自己的态度和思想是不是存在着某些问题。
7、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一旦学会换位思考,从青少年角度为自己的孩子考虑,能从根本上避免很多冲突。孩子的分享欲不会像孩童时期张口就来,因为他自尊心强了,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担心自己说错会承担什么后果。
引导叛逆期孩子的核心思路是放权,即让孩子独自体验生活,家长只需要在后面把控好方向和程度,对于细节不用在意。这样孩子既可以在行动中成长,也会对生活满足从而减少叛逆行为。
怎么去引导一个叛逆期的孩子?
1、关心了解孩子
叛逆期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只是因人而异做出的反应程度不同。很多父母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其实,想要教育好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真正的去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叛逆时期。
2、不用阻止孩子
孩子做出的一些行为,是带有其自身目的性的,家长不适合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从而否定和限制孩子的行为。
3、不要否定孩子
孩子思想不完善,不及大人成熟,但是孩子同样拥有自己的思维观点,孩子健全的思维都是在成长中一步步完善的,所以孩子的思想并不全是幼稚、错误的。孩子在萌生自主意识之后,也会更注重自身的尊严问题,家长经常性的否定孩子的思想,会让孩子的自尊受损,激发孩子的反抗意识。
4、不要探究秘密
如果家长老是想着“我是家长,孩子不应该对我有秘密”,这是不对的,是一种侵犯孩子权益的行为。虽说家长探究孩子的秘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是一种为孩子好的初衷,但是这会激发“飞去来器效应”,最终适得其反。
5、需要尊重孩子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孩子放在“同等地位”,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就比如在和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听取孩子的意见,哪怕孩子的意见一开始就是错的,家长也要听下去,在最后给孩子分析意见的错误原因,从而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自己的意见是为啥不采纳的。
孩子叛逆的原因:
1、孩子发现父母不信任自己
信任是连通孩子与家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任何一方让对方感到了不信任,那么这种关系就会产生动摇。也就是说,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充满了不信任时,那么孩子也会以不信任来对待父母,所以行为上就会叛逆。
2、孩子不愿意受到家长的控制
孩子的自主意识萌发之后,孩子将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习惯等等,从而对来自家长的“控制”产生了较强的抵触心理,因为家长的意愿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限制了自己的喜好,约束了自己的行为等等。
有些家长在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时,总喜欢用指责或命令的语气,父母通常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激起孩子更加叛逆的情绪。
叛逆期父母不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1、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尝试换位思考,调整教育方法,不要怕孩子会动摇自己的权威,如果是自己出现了错误,误解了孩子,就要真诚的道歉,其实真诚和谦逊可以解决亲子关系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
2、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情绪波动很大、有的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以他为中心,有的时候又非常消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肯定,让孩子有信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认可他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们都是渴望得到大人的认可的。即使他们在做一件你认为不对的事情。你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先去认可他的想法和做法,然后等他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再去表达你的意见,说出你认为的正确做法是如何的。也就是“缓兵之计”,给孩子一定的平复时间,再去认可和鼓励他。
4、避免唠叨
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总喜欢唠叨个不停,甚至用比较刻薄的话贬低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叛逆期的孩子就会在家长的唠叨中变得没有什么自尊心,家长的权威在孩子的心中也逐渐被家长的唠叨消失殆尽,这对转变孩子的叛逆行为是极其不利的。
5、做到赏识教育
作为家长应做到赏识教育,孩子容易接受,最主要的是你要做到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而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交流。
6、了解此时孩子内心的想法和行为特点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叛逆期,要做的不是镇压和管教而是要了解此时孩子此时内心的想法和行为特点,并且对孩子做到尊重、理解。在叛逆期父母的眼中往往会认为孩子是故意和自己对着干,但其实只是因为孩子此时内心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态度坚定,所以父母与其要与之硬碰硬,不如尝试着去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看看,当双方都能理解彼此的内心后,在做下一步的教育。
7、学会换位思考
与孩子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教育孩子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一个问题采用的沟通方式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不会出现片面性的否定孩子的行为。
上一篇:七岁孩子做事拖拉懒散
下一篇: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怎么引导
Copyright © 2017-2023 www.wodubao.com 家长在线 鄂ICP备2022001856号
注:凡本网注明来源家长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