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生活中容易遇到哪些危险隐患?孩子们在面对危险时真的可以正确自救吗?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前让孩子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在关键时刻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
孩子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
一、防疫安全
1、学生应每日监测健康状况,如出现可疑症状,主动报告学校,并及时就医。
2、上学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
3、勤洗手,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4、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可用手肘或衣服遮挡。
5、在校期间,如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应正确佩戴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6、养成良好作息。按时午睡,早睡早起,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
二、防溺水安全
1、上下学路上不贪玩,不去池、塘、沟、河流、水坝、水库等野外水域游泳、捉鱼虾、玩水,放学按时回家。
2、有小伙伴要去玩水时,要及时劝阻。劝阻无效要就近寻求附近行人帮助。若附近没有行人,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
3、上下学路上,要远离危险水域,若书包、鞋子、文具等不慎掉进了河水中,不要自己下水捡拾,应回家告诉大人。
4、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救人或盲目跳水施救,要智慧救援。
三、校内安全
课间活动时
1、有序进出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或互相推搡,防止出现踩踏事件。
2、不在教室打闹追逐、互扔东西,防止被桌椅棱角碰伤。
3、不随意攀爬扶手或趴在教室窗口张望,防止出现滑倒坠楼事件。
上课时
1、体育课时,不随意攀爬运动器材,不做危险动作。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告知老师,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2、实验课前,仔细听取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在实验室中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乱动化学试剂,做实验时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实验。
校园生活中
1、不得携带管制刀具、违规物品进入校园。
2、面对校园霸凌,要自信、勇敢,要有反抗的勇气,及时向老师、家长、警察寻求帮助。尽量减少在危险地带停留,学习自我防御,谨慎交友。
3、遇到敲诈勒索、拦路抢劫,不要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事后及时告诉父母或打电话报警。
四、交通安全
1、上下学途中,要遵守交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过马路时不追逐打闹、不横冲直撞、不猛跑、不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不在机动车道翻越护栏横穿马路;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2、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部位伸出窗外。
4、不要在行驶的车上吃东西,防止紧急刹车时,咬到舌头或食物误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5、坐轿车要坐在后排座位,4岁以下孩子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且大人不要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上。
6、警惕汽车盲区,不要靠近汽车在行驶和倒车时的盲区,不要蹲在车前玩耍等,在家门口、小区内也不能放松警惕。
五、居家安全
室内安全
1、不要太靠近窗户、阳台或者楼梯护栏,避免高处坠落。
2、不要玩电器设备,不要让电器沾上水,不能用湿手、湿布触碰电器。
3、远离脱落及裸露线头,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
4、正确使用厨房用品,注意用气安全。
5、消毒剂等有害物品不得随意接触,更严禁食用。
6、遇上火灾及时逃生自救,不贪念钱财,及时报警救援。
电梯安全
1、进出电梯的时候,先确认电梯到达了再行动。
2、进电梯后,站在安全的区域。不要靠门站立,以防电梯门突然打开。
3、不要将手放在电梯门旁,以防挤伤手指。不做危险的动作。
4、不要随意拍打、踢踹、蹦跳,以防电梯坠落。
5、不要随便按电梯旁边的按钮,以防电梯故障。
6、被困在电梯里,正确进行保护自身安全并寻求救援。
六、外出游玩安全
1、不到河边、水库、池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滑冰等,到这些地方进行娱乐活动必须有家长陪同,防止溺水等事故。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2、警惕小区、公园等地区健身器材安全,不做危险动作。
3、注意警告标志、禁止标志。远离井盖、下水道口,远离有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的场所,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
4、不在空中架有电缆、电线的地方放风筝或进行球类运动。
5、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排队入场,对号入座,做文明观众。比赛或演出结束时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
七、防火安全
1、不在家玩火柴,打火机等物品,不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品处用火。
2、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拨打119,不建议独自上前灭火,如燃烧迅速可打湿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避开烟雾,往开阔的地方逃生,不乘坐电梯,不要跟人群拥挤。
3、家中要准备消防安全“四件宝”:灭火器、防烟面具、燃气报警器、灭火毯。
回顾近年来的电梯事故,受伤害最多的都是儿童,有的孩子为此留下了终身残疾、还有些甚至付出了稚嫩的生命。除了质疑电梯质量,商场监管等问题之外,儿童乘坐电梯时行为不当也是事故频发的主因。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也要恶补一下孩子乘坐电梯的安全常识了呢?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儿童时期是眼睛发育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不正确的用眼方式容易导致一些孩子视力下降。为了做好保护儿童视力的工作,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保护儿童眼睛的小常识,助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用眼、护眼的习惯。
节假日期间,大家都喜欢出行游玩。那么在人潮拥挤的地方,如何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发生了踩踏事故应当如何自救呢?
当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怎样才能安全脱险值得家长以及幼儿园老师去思考。所以,为了宝宝的安全,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父母与幼儿园老师从小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地震安全逃生知识的教育。这样,当地震发生时,就算宝宝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够安全脱险。
儿童在生活中容易遇到哪些危险隐患?孩子们在面对危险时真的可以正确自救吗?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前让孩子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在关键时刻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